来源:本站 2025-09-18
1.美国终止近百年“de minimis”免税规则,多国暂停对美小包服务。据外媒报道,美国政府于 2025 年 8 月 22 日午夜正式终止实施近百年的“de minimis”免税规则,该规则此前允许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规则失效后,约占美国日均400 万件货物中 92%的小额包裹将不再免税,所有进口商品均需缴纳适用关税。为缓冲政策影响,美国政府设定六个月过渡期,期间承运商可选择按原产国关税比例或每件 80~200 美元的固定费用收取关税,过渡期结束后将统一按比例征收,这一变动改变了国际邮政网络处理寄往美国包裹的方式,邮政承运商及符合条件的机构需向发货方或收货方收取关税并上缴美国海关。目前政策变动已对物流造成影响,在免税规则终止前,墨西哥宣布暂停对美小包寄递服务,此前已有印度、瑞士、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30 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类似措施,德国邮政和 DHLParcel Germany 上月底也停止部分交付;业内预计,此举将显著增加中小企业进口成本,总体年增幅或达数百亿美元,还可能引发清关延迟及合规压力增加。
2.美国公布关税替代方案。当地时间 2025 年 9 月 1 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宣布,他正计划起草一份法律摘要,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辩护,以应对最高法院即将提出的挑战。贝森特强调,特朗普政府可能在必要时援引 1930 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第 338 条作为备用法律依据,维持现有关税措施继续实施。贝森特对最高法院判决结果持乐观态度,预测特朗普政府将在 10 月 14 日前赢得支持。但他强调:如果失败,将启用“Plan B”备用计划,包括援引《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第 338 条。此前,8 月 29 日,美国上诉法院裁决认定特朗普政府的大部分关税非法,认为其超出了 1977 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的总统紧急权力范围。特朗普政府必须在 10 月 14 日之前提出上诉,否则关税将失效,但关税在上诉期间继续生效。关于第 338 条款的具体内容:第 338 条款允许总统对被认定为歧视美国商业的国家,征收高达50%的关税,为期 5 个月,甚至完全阻止进口。贝森特称,虽然第 338 条款不如 IEEPA 高效,但可作为替代权威法律使用。1930 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是在胡佛总统任期内签署成为法律的。该法案的出台背景是美国大萧条初期,胡佛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该法律曾导致全球贸易战,但贝森特认为该法律的第338条款在当前语境下适用。第 338 条款在上世纪 30 年代曾被美国用作讨价还价的工具,但此后从未被正式使用过。作为大萧条时期的遗留条款,其危险性在于法律基础薄弱,近百年来未被使用,司法解释空白,很容易被 WTO 裁定违规。但美国一直在拒绝执行WTO 的裁决。值得注意的是,第 338 条款在 1949 年曾被视为对华关税的备用手段,但没有进入实际执行阶段。根据美国国务院历史文件,1949 年 8 月,在内部讨论中提到如果中国的贸易政策存在“歧视性”(如废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税率),总统可依据第 338 条款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或完全禁止进口。但国务卿艾奇逊认为 338 条款需以“歧视性证据”为前提,而非单纯因中国未履行贸易协定,因此主张优先通过暂停关税减让(如恢复1930 年关税税率)应对,而不是直接动用第 338 条款。
3.美国暂缓对中国加征关税,与中国进行更广泛贸易谈判。最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谈判期间,美国暂缓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当地时间 2025 年 9 月 2 日,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表示,美国推迟了对中国实施二级关税制裁,原因是中美之间正在进行更广泛的贸易谈判。此前特朗普威胁称,将对俄罗斯石油等能源买家实施更多二级制裁,以迫使俄罗斯与乌克兰展开和平谈判。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将面临美国“二级关税”的制裁,税率将达到 100%左右。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特朗普已宣布自 8 月 27 日起将印度商品的关税提高一倍至 50%。特朗普此前曾暗示,可能还会对另外几个购买俄石油的国家也这么做,其中一个可能是中国。目前,美国仅对印度实施了此类关税,但尚未针对中国采取行动。美国暂缓对中国的二级制裁,是出于战略考虑:一方面施压俄罗斯及其盟友,另一方面维持与中国的谈判空间,鉴于中美贸易谈判的敏感性,美国选择暂缓,以避免全面贸易战。据外媒报道,法国和德国正在施压,要求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马克龙计划本周与泽连斯基及其盟友举行峰会,因为特朗普设定的和平期限即将到期,但进展甚微。
4.美国将限制进口中国无人机和重型车辆。据美媒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发布规则,限制甚至禁止进口中国无人机以及中型和重型车辆,此前已对汽车和卡车采取了类似措施,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美国商务部 9 月 5 日表示,计划最快于本月发布规则,以应对涉及无人机及其供应链以及来自中国和其他外国对手的重量超过 10000 磅的车辆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国家安全风险。
5.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议。当地时间2025 年 9 月 4 日,白宫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议。声明表示,根据该协定,美国将对几乎所有进入美国的日本进口产品征收 15%的基准关税。此前已征收较高关税的日本进口产品不会被双重征税,而此前税率低于 15%的商品将调整至新税率。同时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产品、非专利药品以及美国境内无法自然获取或生产的自然资源实施单独的行业特定待遇。声明还表示,日本将为美国制造业、航空航天、农业、食品、能源、汽车和工业品生产商提供关键领域市场准入的突破性开放。日本政府正致力于加快实施“最低准入”大米计划,将美国大米采购量增加 75%,并购买包括玉米、大豆、化肥、生物乙醇以及其他美国产品在内的美国农产品,总额达每年 80 亿美元。声明称,日本政府还致力于允许在日本销售美国制造并获得美国安全认证的乘用车,且无需额外测试。此外,日本将购买美国制造的商用飞机以及美国国防设备。日本政府同意向美国投资5500 亿美元。
6.特朗普要求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美国将跟进。美国时间 2025年9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电话参与了美国和欧盟官员的会谈,讨论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以结束乌克兰战争。在此会谈中,特朗普提出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征收50%至100%关税,并敦促欧盟采取类似措施。特朗普强调,这是一种“二级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针对这些国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如果欧盟实施类似关税,美国将“匹配”(match)跟进。目前,美国已于 8 月底对印度征收 50%的此类关税,但尚未对中国实施类似措施,此前曾警告中国可能面临类似措施。特朗普在会谈中表示,美国准备与欧盟协调,对中国和印度等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高额关税,直至他们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7.墨西哥宣布对中国 1371 个产品类目征收 50%关税。2025 年9 月 10 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公布了关税改革提案,作为其“Plan Mexico”工业政策的一部分。改革针对没有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如中国、东南亚国家、韩国、印度等)进口的特定产品类别加征更高关税。具体关税细节新关税将适用于 1371 个关税代码下的进口商品,占墨西哥所有关税代码的 16.8%。提议征收 10%、20%、25%、30%、35%和 50%的关税。总影响价值约 520 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占墨西哥全部进口的 8.6%。仅针对无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主要针对亚洲国家(中国、东南亚国家等)。不影响美国、加拿大或欧盟等有协定的伙伴。关税预计于 2026 年 12 月 31 日前实施,可能进一步延长。
8.阿联酋 ECAS 认证不再接受 IEC 62368-1:2014 标准。2025年 8 月,阿联酋工业与先进技术部(MoIAT)宣布 ECAS 认证要求更新:ECAS 认证将不再接受基于 IEC 62368-1:2014 标准的安全报告,仅接受符合 IEC 62368-1:2018 或 IEC 62368-1:2023 的检测报告。
9.澳新两国强化洗衣机安全标准。2025 年 8 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化组织发布重要通知,对家用前装式洗衣机安全标准实施重大更新,旨在加强儿童安全防护措施。新的AS/NZS60335.2.7 标准系列修订版将分阶段实施,其中关键的儿童防护条款将对洗衣机设计和认证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最新发布的信息通知,AS/NZS 60335.2.7:2024 标准已于 2024 年 11 月 29 日正式发布,并设置了三年过渡期供制造商调整产品设计。同时,AS/NZS 60335.2.7:2020 标准的重要修正案 1 也于 2024年6月28日发布,其中备受关注的条款 20.106 将在2年过渡期后全面生效。这一系列标准更新标志着澳新两国在家电安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新标准的核心焦点是防止儿童意外启动洗衣机和陷入设备内部的安全风险。标准要求洗衣机必须配备双重动作开关机制,即启动洗涤周期需要进行两个独立的操作动作,这将显著降低儿童意外启动设备的可能性。这一设计要求的背后,是对近年来发生的儿童被困洗衣机内部事故的积极回应。新标准特别针对具有大容量滚筒的洗衣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门体开口大于 200 毫米且滚筒容积超过 60 立方分米的设备,除了双重启动机制外,还必须配备额外的儿童防护功能。这些功能包括限制儿童接触设备内部开关的防护措施,以及在远程操作时的特殊安全协议。从制造商如果能够提供符合 AS/NZS 60335.2.7:2024 标准或 AS/NZS 60335.2.7:2020(包括 2024 年修正案 1)的合规测试报告,则可以获得完整的 5 年认证期限。这一政策设计既确保了安全标准的严格执行,又为主动合规的企业提供了激励机制。新标准的实施还涉及对现有设备的过渡安排。在过渡期内,旧版标准 AS/NZS 60335.2.7:2020 仍然有效,这为制造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来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线。然而,自2026年6月28日起,未经修正案条款 20.106 评估的产品将无法继续获得 AS/NZS60335.2.7:2020 修正案 1 的认证,这实际上设定了强制合规的最后期限。技术层面的更新还包括对测试探头标准的调整。新标准引入了 Test Probe 19(适用于 36 个月以下儿童手指)的测试要求,并明确规定鼓式洗衣机的联锁开关不得被 Test Probe18(适用于 36 个月以上儿童手指)触及。这些精细化的测试要求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安全需求的深入考虑。
10.丹麦通报《关于加长组合车辆(EMS1 型,最大长度 25.25 米)试验的法令》。2025 年 9 月 2 日,丹麦通报了《关于加长组合车辆(EMS1 型,最大长度 25.25 米)试验的法令》。该法令为丹麦加长组合车辆的试验制定了框架,旨在提高加长组合车辆的重量限制,并规定当车辆总重超过特定阈值时,驱动轮在静止启动状态下需承担列车总重的最低比例要求。此外,若长度增加是由于驾驶舱加长所致,则允许相应延长加长组合车辆的总长度。该通报评议期截止到 2025 年 11 月 1 日。
11.哥伦比亚 CRC 划分 5G NR 新频段。2025 年 6 月 18 日,哥伦比亚通信监管委员会(CRC)发布了第 162 号通函,主题为《关于终端设备认证符合性技术规范的第二次修订》。本次修订的要点是 CRC 将 Band 7(2500-2570 MHz/2620-2690 MHz)和 Band38(2570-2620MHz)划分用于 5G NR 技术,并规定了适用的技术标准。同时,通函要求相关设备需符合 3GPP 及 SAR 要求。此外,CRC 宣布自上述通函发布之日起废除 2024 年第 155 号通函。
12.哥伦比亚通报《工业和商业监管局统一通告》决议草案。2025年 9 月 8 日,哥伦比亚通报了《工业和商业监管局统一通告》决议草案,通报号为 G/TBT/N/COL/273。该草案在《工业和商业监管局统一通告》的第六章新增了第十节,规定了家用燃气计量器在进入市场前必须满足的技术、计量和行政要求,制定了合格评定程序,明确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义务,并规定了此类计量器具的计量控制措施。该草案旨在防止误导广大消费者和用户,并确保在住宅范围内使用的燃气计量器的计量质量。该草案评议期截止到 2025 年 11 月 7 日。
13.韩国拟修订《能效管理设备运行规定》。2025 年 8 月 18 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提出了《能效管理设备运行规定》的修订草案。本次修订将更新多类家电的现有能耗标准,并扩大能效管理设备的适用范围,涵盖更多新增品类。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已就本次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交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9 月 10 日。
14.韩国 RRA 发布更严格的网络摄像头安全要求。2025 年 8 月20 日,韩国国家无线电研究院(RRA)就《终端设备技术标准》的部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旨在提升网络摄像头的安全性。修订重点如下:(1)强密码组合要求。(2)登入/接入阻断机制要求。(3)云服务设备需符合国家标准 KS X 3078,可采用替代性安全认证方式,如密钥(keys)或令牌(tokens)。修订标准预计将在 2026 年 2 月 20 日生效。公众可在 2025 年 10 月 20日之前向 RRA 提交反馈意见。
15.美国撤销台积电对华芯片供应设备的豁免权。美国近期通知台积电,将终止其位于南京的芯片制造基地的“经验证最终用户”(VEU)资格授权,此举可能限制该厂较老一代芯片产能。这一 决定与此前对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中国工厂撤销 VEU 资格的举措类似,相关豁免预计将在约四个月后到期。台积电声明称:“我们已收到美国政府通知,台积电南京的 VEU 授权将于 2025 年 12月 31 日失效。我们正在评估局势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与美国政府沟通,同时承诺确保南京工厂运营不中断。”这一政策变动意味着,台积电供应商向南京厂运送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半导体设备和相关物资时,需逐一申请许可,而非依赖目前因 VEU 资格享有的统一授权。该举措对半导体行业中两大美国盟国的关键企业在中国的运营构成不确定性。美国官员表示,计划发放必要许可证保障工厂运作,但许可等待时间的变化带来不确定性。知情人士称,相关部门正努力简化审批流程,以应对积压的许可申请。相比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中国拥有较大产能布局,台积电在中国的制造规模较小。南京厂自 2018 年投产,2024 年营收占比甚微,采用的是 16 纳米工艺,属于十多年前已商业化的技术水平。拜登政府曾给予上述三家公司无限期的豁免,允许其在遵守安全要求并向美国政府披露特定信息的前提下继续向中国工厂发货。VEU 资格是芯片制造商及相关外国政府重点关注的事项,因半导体工厂需要持续进口物资以维持生产。
16.美国加大对三星与 SK 海力士在华生产芯片的限制。据《联邦纪事》报道,美国撤销了允许芯片制造商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中国获得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授权,这使得它们在中国生产芯片变得更加困难。美国商务部曾给予这些公司豁免权,使其不受2022 年出台的对中国销售美国半导体设备的全面限制。这些公司如今若要为中国业务购买相关设备,就需要获取许可证。联邦文件中还将英特尔列入失去在中国相关授权的公司名单中,尽管英特尔今年已完成出售其位于中国大连的工厂。根据公告,这些授权撤销将在 120 天后生效。美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计划批准相关公司的许可证申请,以允许它们运营在中国的现有工厂,但无意批准用于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的许可证申请。SK海力士在一份声明中称,“将与韩国和美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并采取必要措施,将对业务的影响降至最低”。三星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这一许可证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减少美国设备制造商科磊公司、泛林集团和应用材料公司对中国的销售额。
17.欧盟新电池法 EPR 制度全面生效。2025 年 8 月 18 日,欧盟新电池法(Regulation(EU) 2023/1542)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核心条款正式落地。该制度作为欧盟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的关键支柱,对所有向欧盟市场投放电池及含电池产品的企业施加强制性合规义务,未达标的企业将面临产品禁售、高额行政处罚、供应链限制等法律后果,需纳入企业战略级合规管理范畴。
18.欧盟更新两用物品管制清单。2025 年 9 月 8 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授权条例,更新了(EU)2021/821 号法规附件一中的欧盟两用出口管制清单。欧盟管制清单此次更新规定增加新的两用物品,包括:与量子技术相关的控制(例如量子计算机、设计用于在低温下工作的电子元件、参数信号放大器、低温冷却系统、低温晶片探测器);半导体制造和测试设备和材料(如原子层沉积设备、外延沉积设备和材料、光刻设备、极紫外薄膜、掩模和掩模、扫描电子显微镜设备、蚀刻设备);高级计算集成电路和电子组件,如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系统;高温应用涂料;增材制造机器和相关材料(如粉末接种剂);肽合成器,以及修改某些控制参数,更新某些技术定义和说明。该更新确保了欧盟层面对新技术的进一步有效控制。
19.欧盟重申有权制定数字规则,驳斥美方指责。据新华网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他国数字监管举措采取关税报复后,欧盟方面近日表示,欧盟及其成员国有主权权利在本土制定经济活动规则。欧盟委员会首席发言人葆拉·皮尼奥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规范本土的经济活动是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主权权利。”这一问题并不在欧美贸易协定的框架协议之中,“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问题”。特朗普 26 日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文警告所有实施数字税、数字立法、数字规则或数字监管的国家,称除非这些国家撤销针对美国企业的歧视性措施,否则将对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高额额外关税。欧盟委员会科技事务发言人托马斯·雷尼耶表示,欧盟数字规则覆盖范围广泛,并非专门针对美国公司。今年 4 月,欧盟委员会认定美国苹果公司和元宇宙平台公司违反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并对两家公司分别处以 5 亿欧元和 2 亿欧元罚款。
20.欧洲 35 个协会:要求欧委会多法规统一有害物质清单。近日,据艾科森环境技术欧洲站消息,2025 年 9 月 10 日欧洲 35 大协会联合致信欧委会包括冯德莱恩等各级政府官员,迫切需要制定协调可行的关注物质处理方法指的是业界呼吁欧盟法规在定义和处理关注物质 (SoC) 方面更加统一,尤其是在《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框架下,以减少法律不确定性和行政负担。主要关切包括:信息义务缺乏“一份清单,一份声明”原则,导致重复报告;以及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 SoC 标准方法,避免扼杀循环性或基本产品特性。 参与联合致信的协会包括欧洲汽车零部件协会、欧洲家用电器协会、欧洲电器制造商协会、欧洲宇航局、欧洲铁路协会、欧洲工业协会、欧洲电力工具协会等覆盖上万家欧洲企业。(1)信件中的重点包括:1)法规背景。涉及《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CSRD(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欧盟新电池法、欧盟新包装废弃物法规 PPWR、EUTaxonomy 等。欧盟正在通过“有关注物质”(SoC)的概念,强化产品设计、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要求。2)主要担忧。定义过宽、不一致:SoC(b)涵盖了《CLP 法规》Annex VI Part 3 下的数千种化学品,很多并非本质有害,但被“一刀切”列入,增加追踪和合规难度。标准不清晰:SoC(d)关于“影响再利用和回收的物质”缺乏统一方法论,容易导致不确定性和任意解释。重复合规:已有欧盟 REACH、SCIP 数据库、POPs 等法规对高关注物质有信息披露和管控,ESPR 等新法若再要求,形成重复负担。产业界呼吁“一表一申报”。政策碎片化:现行欧盟 REACH、RoHS、POPs 已经覆盖化学品和废物管理,若 ESPR 再叠加,会形成冲突,甚至妨碍循环经济目标。3)产业界建议。放弃当前 SoC 概念,不在 ESPR 等法规中引用。在 REACH 框架下统一管理,基于科学评估逐步更新候选清单。推行“一次申报,多方使用”的原则,避免重复信息要求。平衡循环经济与“无毒环境”目标,不应因环境安全理由随意禁止关键物质。(2)对中国车企及零部件的影响。1)合规压力上升。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欧盟市场时,将面临产品中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追踪和披露的更高要求。供应链上若涉及 REACH、RoHS、ESPR、CSRD 等法规的交叉合规,可能出现重复申报与复杂认证的情形。2)法规不确定性带来风险。SoC 的定义和清单尚未统一,不同法规可能给出不同解释,中国企业在合规准备上将遇到法规碎片化和随时变化的挑战。3)供应链透明度要求增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中涉及的材料、化学物质(如阻燃剂、稳定剂、涂层添加剂)都可能被要求披露。中国产业链环节长、供应商分散,信息收集与验证成本将显著增加。4)战略应对方向。提前构建物质数据库:建议中国车企与供应链建立内部建立自身非行业的“物质追踪数据库”,以便快速对接欧盟的统一要求。与欧盟行业对标:关注欧盟 REACH 候选清单和 ECHA 的物质评估动向,避免产品在出口时临时遭遇合规壁垒。合规整合:通过“一次申报,多法规覆盖”的方式(如利用 REACH Article33 披露)减少重复工作。与欧盟协会/客户合作:保持与欧洲行业组织的沟通,有助于及时掌握法规调整方向,降低市场准入风险。
21.乌克兰开放 5945-6425MH 并宣布 3G 淘汰时程。根据乌克兰内阁在 2025 年 8 月 13 日通过的第 976 号决议,乌克兰政府批准了新的频谱更新,以提升全国的连接水平并与欧盟标准接轨,重点如下:(1)根据该决议,现 5945–6425MHz 频段已经正式开放,附带以下使用条件:1)低功耗室内(LPI),仅限室内,输出功率限制 200 毫瓦,带外发射<22dBm/兆赫;2)极低功耗(VLP),室内和室外,输出功率限制 25 毫瓦,带外发射<-45dBm/兆赫。(2)同时,政府也确认计划在 2030 年 12 月 31 日前逐步淘汰 3G 服务。
22.乌克兰通报《关于批准服务器及数据存储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技术法规》的决议草案。2025年9月2 日,乌克兰通报了《关于批准服务器及数据存储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技术法规》的决议草案。该技术法规涵盖服务器及数据存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环境影响——从概念构思、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使用运行直至最终废弃处理,法规实施旨在提升这些产品的能源效率与环境绩效,并逐步淘汰对环境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产品。该草案评议期截止到 2025年11月1日。
23.新西兰无线电频谱管理局发布 2025 版《无线电标准通知》。 2025年9月1日,新西兰无线电频谱管理局(RSM)正式发布《无线电通信条例(无线电标准)通知 2025》。此次修订引入多项变革,旨在适应当前技术发展并与国际接轨,主要内容包括:修订过时标准以适应当代无线电环境;新增支持新兴技术与应用的标准规范;将此前未强制管控的产品纳入监管体系,构建更全面的合规框架;这些变革旨在为供应商提供更清晰的合规指引,提升频谱使用效率,在有效防止有害干扰的同时激发行业创新。新版《无线电标准通知》已于 2025 年 9 月 1 日正式生效。
24.印度推进电子产品安全标准统一化进程。2025 年 8 月,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MeitY)宣布了一项重大的标准化改革计划,将把目前受两套不同安全标准管制的 42 个电子产品类别统一迁移至全球最新的 IS/IEC 62368-1:2023(第 4 版)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印度电子产品安全认证体系向国际化标准的重要跨越。(1)标准整合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印度电子产品市场一直采用双轨制标准体系:IS 13252(第 1 部分):2020 主要规范电子和信息技术产品,而 IS 616:2017 则专门针对音视频设备。这种分割式的标准管理不仅增加了制造商的合规成本,也制约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新标准 IS/IEC 62368-1:2023 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基于风险评估的安全理念,相比传统的产品分类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识别和防范电气冲击、火灾及其他安全隐患。7 月 11 日举行的利益相关方会议确定了具体的迁移路径。来自 IS 13252 标准的 27 个产品类别和来自 IS 616 标准的 15 个产品类别将全部纳入新标准体系,涵盖了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电视机、音响系统等消费者日常使用的主要电子设备。(2)AR/VR 设备获得专门关注。此次,印度政府决定为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设备创建全新的产品类别。这一决策反映了印度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据印度品牌资产基金会(IBEF)数据显示,印度 AR/VR 市场预计将以 38%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到 2027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7 亿美元。目前,AR/VR 设备在印度市场往往被归类为自动数据处理机(ADPM)或视频显示单元(VDU),这种模糊的分类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新类别的设立将为这一新兴产业提供更清晰的监管框架,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健康发展。(3)实施时间表与过渡安排。根据会议确定的时间表,42 个传统产品类别的标准迁移将在通知发布后三年内完成,这为制造商提供了充足的适应时间。对于 AR/VR 设备,政府最初计划设定六个月的实施期,但考虑到行业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延长至一年。在过渡期管理方面,政府展现了务实的态度。对于已经获得有效R 编号的注册产品,在保修或维护期间的产品更换将得到特殊考虑,确保不会因标准迁移而影响消费者权益。同时,印度标准局(BIS)将加快实验室认证进程,确保有足够的检测机构能够支持新标准的实施。(4)国际接轨的战略意义。IS/IEC 62368-1:2023标准的采用标志着印度电子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与国际主流标准的全面接轨。该标准已在美国、欧盟等主要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全球知名制造商都采用这一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和测试。这一标准化进程不仅将提升印度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为印度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印度智能手机普及率预计从 2020 年的 54% 增长到2040 年的 96%,统一的安全标准将为快速增长的电子消费市场提供更好的保障。印度此次标准迁移行动充分体现了其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对产品安全和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预计将对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巩固印度在全球电子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25.中国 RoHS 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26572-2025 正式发布,将于2027 年实施。2025 年 8 月 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GB 26572-2025),将于 2027 年 8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并将面替代原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 26572-2011。此举标志着中国RoHS 管控正式进入强制性标准实施的新阶段,对于推动电子电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标准概况。GB 26572-2025 是《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的首个强制性配套国家标准。它在技术内容上融合并完善了原有的《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 26572-2011)和《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SJ/T 11364-2014)两项推荐性标准,实现了中国 RoHS 对有害物质的管控要求与欧盟 RoHS的全面接轨。(2)主要更新内容。1)有害物质种类增加。将管控的有害物质从原有的 6 项(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增加至 10 项,新增了以下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2)产品分类管理。增加了电器电子产品的分类及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将产品分为 I 类(纳入达标目录范围内产品)和Ⅱ类(非纳入达标目录范围内产品),明确 I 类产品需符合限量及标识要求,Ⅱ类产品鼓励符合限量要求。3)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统一。统一使用 GB/T 39560 系列标准(即 IEC 62321 系列标准)作为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调整了金属上镀层中六价铬的判定规则。4)标识和合格评定要求提升。纳入 SJ/T 11364-2014的标识要求,引入了二维码、屏显等数码标识形式,以降低企业RoHS 管控成本。对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性声明的技术支撑文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文件中检测报告覆盖产品有害物质高风险组件要求,以提高合格评定结果的整体可信度。5)渡期安排。标准实施之日,即 2027 年 8 月 1 日前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可以继续销售和使用。自实施之日起第 13 个月开始,所有生产或进口的产品都应当符合新标准的要求。(3)重要提醒。新标准的实施将对电器电子行业的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瑞欧科技建议相关企业:全面排查供应链:立即对现有产品和供应链进行全面排查,重点筛查塑料、涂料、胶黏剂等高风险材料中的新增邻苯类物质,确保所有原材料和元器件均符合新标准的要求。提前进行技术升级:针对新增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企业应提前布局,寻找替代材料和工艺,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积极应对监管要求:关注《达标管理目录》动态,及时调整产品合规策略;保留技术支持文档(至少保存至停产 3 年后),以备抽查。做好合规准备:在 2027 年 8 月 1 日正式实施前,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产品测试、标识更新、文件整理等合规工作,以确保产品能顺利在中国市场流通。此次标准的更新与实施,不仅是法规层面的要求,更是行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需积极响应,将有害物质管控纳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符合法规要求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26.中国台湾地区发布关于冷温热饮水机最低能源性能标准与能效分级标示检查规范的修正草案公告。2025年9月9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发布 G/TBT/N/TPKM/571 号通报:关于冷温热饮水机最低能源性能标准与能效分级标示检查规范的修正草案公告。为进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经济部能源署拟依据 CNS 3910,修订冷温热饮水机之最低能源性能标准与能效分级标示规范。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 2025年11月8日,拟批准日期待定,拟生效日期为 2028年1月1日。